肉品安全問題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,但是肉制品中殘留獸藥問題越來越嚴重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,采用人工化學合成的藥物愈來愈多。如各種磺胺類藥物、呋喃類藥物、抗菌增效劑、某些維生素類和激素類藥物等等。其成分相當復雜,分別用于抗菌、消炎和調節某些生理機能等。多用于捕獸。
許多獸藥都具有致畸、致突變及致癌作用(稱“三致”作用),如苯丙咪唑類抗蠕蟲藥,通過抑制細胞活性,可殺滅蠕蟲及蟲卵,抗蠕蟲作用廣泛。然而,這種抑制細胞活性的作用,使其具有潛在的致突變性和致畸性。
激素類(包括雌激素與同化激素),除用于疾病防治和同步發情外,還曾用作畜、禽的促生長劑,后來發現有致癌作用,先后被禁止用作促生長劑。許多抗菌藥如:青霉素、四環素類、磺胺類及某些氨基糖甙類等藥物,均可引起人的過敏反應,這些藥物無論是全身,還是局部(乳管)用藥,均可從乳汁排出,抗生素就會與抗體結合,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,發生過敏反應。
獸藥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,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加強,而且很多細菌已由單一耐藥發展到多重耐藥。動物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比例很少,造成動物機體長期與低濃度藥物接觸,使得耐藥菌不斷增多,耐藥性也不斷增強??咕幬餁埩粼趧游镄允称分?,同樣道理,也使人長期與低濃度藥物接觸,導致人體內耐藥菌的增加。